非法集資活動典型案例
非法集資活動典型案例
一、警惕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非法集資
近年來,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打著私募基金旗號從事非法集資活動,通過承諾高額回報、虛構或夸大投資項目、以虛假宣傳造勢、利用親情誘騙等手段,騙取投資者的資金,嚴重危害金融秩序,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
典型案例一:據(jù)中國廣播網(wǎng)2014年3月17日報道,2006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間,時任北京某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梅某以公司名義,虛構公司擁有大慶龍華石油化工、蕪湖聯(lián)眾石油化工、唐山金源鴻基鎂電池、比特盾科技等多家公司投資項目的收益情況,與被害人簽訂虛假的《委托代理投資合同》、《公司股權轉讓合同》,以投資購買公司項目股份或代理投資能獲得高額回報或到期保本回購為誘餌,先后在北京、長春、大連、鞍山等地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共計人民幣2億余元,并將8600余萬元非法占有,給被害人造成巨額財產(chǎn)損失。2014年3月17日,梅某等四名高管因涉嫌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典型案例二:據(jù)《法制日報》2014年7月25日報道,某投資基金(北京)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以高額返利等方式,吸引客戶投資,以山東高速等項目發(fā)行有限合伙基金產(chǎn)品,共有3700余人在該公司投資,涉及金額38億余元人民幣。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北京市朝陽區(qū)檢察院批準逮捕。
典型案例三:據(jù)中國新聞網(wǎng)2014年11月4日報道,原廣州市某銀行工作人員盧某于2011年在深圳市注冊成立了“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發(fā)行了一個專門瞄向高端客戶錢包的“進取九號私募基金”項目,口頭吹噓該項目有價值高達3億元的土地和物業(yè)作為抵押,同時許諾投資人每投資人民幣100萬元以上3至24個月可對應獲得6.5%至14%的年化收益。該公司將募集的資金貸給某服務公司使用,收取每年24%的利息及費用。該服務公司于2014年9月垮塌,總計虧空高達人民幣3.1億元的投資款,違法行為最終暴露。該案牽涉投資者270余人,涉案金額7億余元,成為廣州市天河區(qū)有史以來第一單以私募基金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煌上煌投資者教育基地提醒投資者高度警惕各類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違法犯罪活動,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承諾高額回報”、“未經(jīng)批準向不特定對象募集”、“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私募基金”等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二、輕信非法集資宣傳 10萬元養(yǎng)老錢血本無歸
近期,一些標榜高額回報的養(yǎng)老投資項目是老人受騙的“重災區(qū)”此類騙局讓不少老年人辛苦積攢的養(yǎng)老金血本無歸。一些養(yǎng)老服務機構銷售虛構的養(yǎng)老公寓、養(yǎng)老山莊,或者以投資、加盟、入股養(yǎng)生養(yǎng)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chǎn)份額等方式吸收資金。
70歲李奶奶與73歲黃爺爺因女兒們都在外地工作,不想給遠在外地打拼的女兒們添麻煩,就籌劃著給自己找個靠譜的養(yǎng)老院。一天上午,剛結束早鍛煉的兩位老人,見到了一個發(fā)傳單的年輕人。
發(fā)傳單的小張:叔叔阿姨你們好,我們這邊有一個剛成立的老年公寓項目,你們要不要看一下?
李奶奶:老年公寓?在哪里?
小張:就在遵義那邊。我們這個項目就在一個湖旁邊,空氣特別好。如果阿姨你方便的話,我加你個微信,過兩天帶你們二老去看看?
黃爺爺:好好,加個微信。
加了年輕人的微信后,李奶奶和黃爺爺被拉進了一個老年公寓的微信群。在微信群內(nèi),一個自稱叫做劉江的負責人發(fā)布了群公告,表示第二天會給老人們安排一個包吃包玩包住的實地考察行程。
李奶奶:老黃你來看,明天他們組織了一個考察活動,還是包吃包玩包住的。
黃爺爺:可以,但是要不要先跟姑娘兒子商量一下。
李奶奶:用不著,你看劉江發(fā)的這些實地照片,環(huán)境還蠻好的。而且去了又不忙著交錢,不行的話不參加就行了。
黃爺爺:可以。
第二天上午,李奶奶和黃爺爺在劉江的組織下來到了公寓項目所在地。兩個老人開開心心地在這里玩了一天之后,卻被負責人劉江告知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劉江:叔叔阿姨,你們覺得我們這個地方好玩不?
李奶奶:可以的,小劉。不過我想知道你們這個地方一年要多少錢?
劉江:一個老人一年兩萬。不過今天請叔叔阿姨來,我是想跟你們推薦一個更好的項目。我們現(xiàn)在剛從“縣城”拿了一塊地,準備修一個更大的公寓。我覺得你們更適合去那邊。
黃爺爺:那邊到底是什么情況。
劉江:明年三月份開工一年兩萬三到兩萬五,條件比這邊好,不過有山有水,空氣更新鮮。
說完這話,劉江將一些老年公寓的效果設計圖,遞給了李奶奶和黃爺爺查看。見兩位老人看得還挺滿意了,劉江又打開了話匣。
劉江:我給你們講,叔叔阿姨。我們這個公寓項目還在籌備階段,現(xiàn)在就提前搞了一個預租活動。你們每人預存5萬塊錢,10萬或者15萬,就可以成為我們項目開發(fā)的股東了。入股之后,你們二老就可以享受5年、10年和20年的免費租住權和住宿權了。我們這個項目預計明年年底可以搞好。搞好之后,我們會返還利息,比銀行高三個點,本金如數(shù)返還給你們。
李奶奶:真的?。窟@聽起來是比每年交費便宜得多。
劉江:是啊,這個活動只限100人參加,現(xiàn)在你們算是前10名客戶之一。我們給你們返還利息,本金也會退給你們。
黃爺爺:行嘛,等我們回去考慮一下,到時候和你聯(lián)系。
劉江:好的,這個合同你們也拿回去看看。
第二天中午,李奶奶和黃爺爺?shù)郊抑?,仔細地把劉江提供的合同看了一番。覺得沒什么問題之后,黃爺爺把劉江叫到了家里來。
黃爺爺:小劉,我和你李阿姨都看了這個合同,我們覺得沒什么問題。今天請你過來,就是想把合同簽了。
劉江:好的,那么叔叔阿姨想預租幾年呢?
黃爺爺:我們養(yǎng)老金不多,就一人交5萬,租5年的。
劉江:行嘛,那就是兩個人10萬。沒問題的話就在上面簽字吧。
李阿姨:小劉,你說的是明年年底搞好可以返本金和利息對吧。
劉江:是的阿姨,你看合同上寫的都有。
黃爺爺:好的,那我們就簽字了。
兩個老人與老年公寓簽訂了一份的“預定養(yǎng)老服務合同”,同時還辦理了“居住權證”。在等待養(yǎng)老公寓投入使用的這段時間里,李奶奶和黃爺爺時不時地會接到劉江發(fā)來的一些所謂的項目建設圖。然而在截止日期前兩個月的時候,李奶奶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微信被拉黑了。
李奶奶:老黃,這個劉江的微信你還聯(lián)系得上不?
黃爺爺:我最近沒有看,他不是經(jīng)常發(fā)些照片來嗎?
李奶奶:我最近沒接到了,剛剛還說看一下他朋友圈在做些什么,結果發(fā)現(xiàn)被拉黑了。
黃爺爺:不會吧,我發(fā)個信息問下他。不對啊,他怎么把我也拉黑了?
不只是微信被拉黑,李奶奶和黃爺爺還發(fā)現(xiàn),他們加入的那個微信群不知何時也被劉江給解散了。意識到問題不對勁之后,兩位老人又去了當初參觀的老年公寓,卻被告知劉江曾經(jīng)只是這里的一名工作人員。
黃爺爺:什么?劉江以前只是這里的一個營銷部經(jīng)理?
公寓工作人員:是啊,之前他就在這里負責拓展客源,不過去年年底就離職了。
李奶奶:天,我們當初交給他10萬塊錢,不是說在“縣城”那邊有一個新的項目嗎?
公寓工作人員: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叔叔阿姨,你們已經(jīng)不是這段時間第一個跑過來問這個事的老人了。之前那些老人家已經(jīng)去報警了,我建議你們也去報個案。
黃爺爺:行嘛,行嘛。我們趕緊去報警。
辛辛苦苦存下的養(yǎng)老錢被騙走了,以后養(yǎng)老怎么辦?想到這里,李奶奶流下了傷心的淚。
三、律師剖析
勿信“一夜暴富”神話 高額回報需警惕
為什么會有眾多市民,特別是老年人參與到非法集資活動當中去呢?李律師表示,主要是由于個人風險意識、法律意識淡薄以及受長期的理財習慣影響。
一般來說,投資理財、擔保公司吸收社會公眾資金期限從1個月到半年不等,存取自由。存放資金不設門檻,一兩萬可以,五萬、十萬也行。對于習慣將錢存入銀行領取利息的部分集資參與人員來說,把錢放在投資、擔保公司和放在銀行大體相似。集資參與人看到別人把錢放到投資、擔保公司,每月領取比銀行同期高很多的利息,就認為這個投資項目好,盲目跟進,并錯誤地認為如果投資出現(xiàn)問題,政府會介入保底。 “投資理財、擔保公司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新生事物,部分集資參與人員都認為只要是政府批準的,就是合法的,出了問題自然有人保底,卻忽視了在這些公司核準經(jīng)營范圍里面沒有接受社會存款這一項內(nèi)容,自身法律和風險意識的淡薄,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一聽到高額利息回報,很多人就來了興趣,這正好上了非法集資不法分子的當。李奶奶的例子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隨時有陷阱?!崩盥蓭熖嵝?,要特別警惕非法集資的各種形式。
“高額回報,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yè),打著響應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支持新農(nóng)村建設等旗號,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采取聘請明星代言、在一些報刊上刊登所謂的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fā)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利用親情誘騙,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xiāng)等關系,用高額回報誘惑社會公眾參與投資?!?/p>
“眾所周知,銀行理財產(chǎn)品的收益率在3-6%左右,正常企業(yè)的盈利水平每年大多保持在10%至15%,很少有超過20%的,而投資理財、擔保公司社會吸儲成本年利率一般在18%以上,多的甚至達到24%,然后再向外借款或投資,時間一長,根本無力還款。在放出資金無法收回的情況下,它們?yōu)榫S持企業(yè)運轉,只能拆東墻補西墻,拿后來客戶的資金償還前期客戶的利息,當收不抵支時,資金鏈就會出現(xiàn)問題。另外,為更好地賺取利潤差,投資理財、擔保公司投資的項目大多是沒有抵押物或受政策限制銀行不愿意貸款的。這些項目本身潛藏著巨大風險,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虧損,甚至血本無歸。一些投資、擔保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非法集資后,大肆揮霍購買豪車、奢侈品,或者蓄意轉移、占有資產(chǎn),逃避政府打擊。這都大大增加了集資參與者的風險?!?/p>